招商·財經第一服務鏈
- 全站
- |
- 企業
- |
- 產品
發布時間:2021-06-29 19:32:42 來源:亞太茶業網原創 作者:亞太茶業編輯部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回望百年奮斗歷程,恰是百年風華,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100年風雨崢嶸,100年奮斗華章,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讓一個貧窮落后的中國邁向了繁榮輝煌的“康莊大道”,與此同時,我國茶產業的發展也有了飛躍性的發展。
從1921到2021,在這100年間,我國茶產業有著哪些歷史變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100年間的茶產業發展歷程。
近代茶產業曲折發展
20世紀初期,由于政治、經濟以及在國際市場競爭失利等原因,中國茶從發展高峰一落千丈,中國茶葉產量和出口量逐步下滑,進入茶葉生產衰落期。但隨著一批農業科技留學生吳覺農等,以及大學農學院畢業生如張天福、莊晚芳、 陳椽等相繼投身茶葉工作,使我國茶業的近代化建設,真正獲得了切實和較快的發展。
1934年以后吳覺農、張天福等先后輾轉多國進行考察,并做出了相關專業報告,其中,吳覺農在與胡浩川合著的《中國茶業復興計劃》中指出,我國發展茶產業的重要性,并直指我國茶產業發展的陳弊,提出了中國茶業復興計劃。
戰亂平息,百廢待興,我國茶產業也因凋敝日久導致當時茶園面積僅為232萬畝,總產量只有約4.1萬噸,年出口量僅為9900噸,在國際貿易總量中微不足道。
奠基期(1949-1957)
但新中國成立后,在黨中央政府的重視和扶持下,開始對茶葉生產、流通、管理等進行了大幅改革,茶葉生產也開始邁入初步機械化時代,對茶葉標準樣生產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嘗試。
動蕩期(1958-1970)
由于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剛剛蘇醒的中國茶產業再一次陷入低迷,這一時期茶葉產量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銳減。
第一黃金期(1971-1990)
在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直至1978年,由于農村土地改革,茶園分園到戶,這一舉措大大激發了茶農的積極性,也迎來了中國茶產業的又一次覺醒。
轉型涅槃期(1991-2000)
隨著中國茶產業的再次復蘇,逐漸出現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現象,與此同時,由于出口市場開始完全開放,出口企業間也開始出現惡性競爭、自相殘殺的情況,中國茶產業國際信譽受其影響,也一路下滑,從而削弱了中國茶出口創匯的能力。
第二黃金期(2001年至今)
2001年后,隨著國家對中國茶產業發展的一些列調控,中國茶的產量與出口量屢創新高,茶園面積不斷增加。后期隨著“茶旅融合”、鄉村振興、助產增收的提出,茶產業發展開始突破原始產銷模式,贏來了又一輪新的發展契機。
政策推進,穩定發展
2018年中國18個主要產茶?。ㄗ灾螀^、直轄市)茶葉種植面積為4545萬畝,占全球茶葉種植面積的62.1%,中國茶葉產量為261.6萬噸,同比增長4.79%。
2019年中國18個主要產茶?。ㄗ灾螀^、直轄市)茶園面積為4597.87萬畝,同比增長4.60%。中國茶葉產量為279.34萬噸,同比增長6.78%。
2020年中國18個主要產茶?。ㄗ灾螀^、直轄市)茶園種植面積為4747.7萬畝,同比增加3.3%,增速有所放緩;中國茶葉產量達298.6萬噸,同比增長6.9%,其中綠茶產量184.3萬噸,占比超過6成,產量穩定。
從近幾年的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2020年雖然歷經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中國茶園面積與茶葉產量仍保持著微小增長,茶葉市場結構趨于優化。
對此,國家農業農村局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也在重點推動幾個方面的工作:
★推進科技興茶,推廣茶樹良種,研發先進實用的茶葉機械化采摘、加工工藝設備;
★推進綠色興茶,大力推廣精準施肥,推廣茶園綠色防控,大力推廣新農藥、新器械,減少化肥農藥的用量;
★推進質量興茶,落實全程標準化技術,建立現代化加工體系;
★推進品牌興茶,實施茶葉品牌戰略,弘揚老字號,打造新品牌,培育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茶葉品牌等。
文章來源亞太茶業編輯部
圖、視屏來源人民日報,版權歸原作者!
圖、視屏貴在分享,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后臺刪除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本站原創”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亞太茶業網,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亞太茶業網”。
2、本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并非出于本網故意,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會加以更正,轉載文章信息未經亞太茶業網證實,僅供參考。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請撥打本網站線:400-668-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