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財經第一服務鏈
- 全站
- |
- 企業
- |
- 產品
發布時間:2022-02-09 18:54:50 來源:天下茶友網 作者:楊健
心中能容丘壑,筆下方能匯山河
在2022年央視壬寅虎年春晚上,以北宋天才畫家希孟(注:王希孟是清代以后出現的稱呼)的絹本設色畫《千里江山圖》為靈感,創作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選段“青綠女裙”,僅用了短短六分鐘,便以其古韻雅致的中式美學鐘靈毓秀、超凡脫俗的藝術表達,打動了億萬電視機前觀眾的心。
其實,《只此青綠》首演于2021年8月,至今已在全國16城巡演五十余場。春晚前期《只此青綠》(選段)也是做足了公關,成為央視春晚觀眾最值得的期待的節目之一,成功演出后,果然好評如潮,瞬間獲贊三億,官媒發文解讀,百家媒體報道,朋友圈霸屏?!吨淮饲嗑G》成為2022年春晚最受觀眾喜愛節目,已經沒有了爭議。
一個六分鐘的舞蹈,中途沒有一句臺詞,沒有明星,沒有大牌,甚至沒有情節,卻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封神之作”、“中國人的審美巔峰”。獲得如此成功,這里有多大的魅力?筆者后來通過B站和央視春晚重新欣賞了兩個版本的《只此青綠》,希望能從審美角度解讀《只此青綠》:
我們先來看看《只此青綠》上演完畢后網友在評論區的部分留言,不吝贊美之詞潮涌:
我們知道,觀眾對一種現象產生的“美感”是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的?!吨淮饲嗑G》作為中國古典舞蹈風格的舞劇作品,是典型的依靠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造型而存在的時空綜合藝術。藝術美作為審美的核心部分,人們在觀看《只此青綠》舞蹈詩劇后產生的藝術美感和體驗以主觀感受為基礎瞬間所作出的反應,通過評論我們看到網友的“美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看顏值
以領舞孟慶旸為首的十七名中國東方歌舞團舞蹈演員,發髻高聳、身披青綠長裙,纖柔而高雅,將東方女性的古樸之韻,展現得淋漓盡致。
無論靜態或動態的藝術表達中,人的顏值始終是觀眾最關注的部分,每年春晚的舞蹈也是顏值盡顯的高峰時刻,在絕大多數觀眾不知道王希孟、不知道《千里江山圖》、很多人只是舞蹈當成題材的背景下,欣賞演員的顏值美成為獲得藝術美感的首要因素。我們來看看孟慶旸的古典美,她是意象化的人物,月亮式的女子,高貴疏離卻又古樸雅致,單從五官結構就滿足大眾對古典美女的審美理想的契合。
二觀色彩
《只此青綠》青綠的服裝造型設計,強調了一種人物的清瘦感,手部的袖子疊搭,猶如山巒起伏;裙型將襦纏繞至腰間,用其層疊感形成山巒層疊之勢。舞者高髻黑色,服裝的青綠染色中使用了漸變,深淺有度,色彩自然;名畫做背景的淡黃“靜”,與舞者行云流水的青綠“動”,色彩互補、交相輝映,給觀眾帶來視覺美的愉悅。
可能是對節慶“番茄炒雞蛋”色彩的審美疲勞,也可能是宋代人簡約風的素凈清逸符合現代人內心的渴望。深層次的分析,現代人對低飽和度色彩的喜愛,主要是現代社會的“理性”回歸?!扒嗑G”算不上傳統的榮華富貴色,但就這“一抹綠”在滿是“山珍海味”的春晚現場,從視覺感官映入到了觀眾的內心,贏得了觀眾片刻的舒適之美。
三賞韻律
《只此青綠》當悠遠空靈的古琴聲響起,舞蹈演員妙曼的舞姿在薄如蟬翼的云霧中緩步走來,形成了一淌綠色的山水……中途,演員三兩一組隨著韻律節奏形成山巒的高低隱喻……最后,她們走向舞臺后方,燈光和音樂驟變,瞬間融成《千里江山圖》這幅畫中,實現人畫同體。
這一切通過舞臺背景音樂、燈光、演員舞姿的韻律節奏變化,有非常強烈的藝術帶入感。近年來,國風潮流高漲……空靈的古琴、節奏的鼓點配上磅礴的交響樂,藝術創作者試圖將具有審美經驗的觀眾帶進“大宋江山的旖旎和古代文人的孤峻” 氣韻當中來,這個部分的美感具有很強的沖擊力,也是觀眾視聽享受的高峰體驗階段。
四見“青綠腰”
舞劇中,孟慶旸表演的“青綠腰”是讓身體形成幾何狀態,右腳在前,左腳在后,腰部慢慢向后傾斜至90度再回正?!扒嗑G腰”在劇中叫“險峰”,核心力量集中在腰部,難度較大,只有職業舞者,通過腰腹肌與腿部支撐的力量與平衡感,才可以完成這個動作。
”青綠腰”作為藝術舞蹈的特殊動作美,是建立與觀眾最好的互動感。
孟慶旸表演的“青綠腰”
邁克爾杰克遜1987年表演的45度傾斜舞姿
所有的經典舞蹈藝術都有類似“青綠腰”的“?!?,成為觀眾對藝術作品津津樂道的藝術欣賞。舞臺藝術屬于時空藝術,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推移和轉換,經典動作將作為作品的“符號“,更多成為觀賞者對美的記憶和傳揚。
《只此青綠》播出以后,通過專家的點評、人物和故事背景的挖掘以及媒體的推波助瀾,將《青綠》作為全民審美的對象推向了高峰?!昂媒^的‘青綠腰’”、“美得高級,美得優雅”“......各種贊美之詞不絕于耳。這個來自于900多年前宋朝古畫《千里江山圖》里的舞蹈詩劇火遍神州大地,全網都在模仿和挑戰領舞孟慶旸的“青綠腰”……
當我們再一次冷靜的審視完《只此青綠》舞蹈詩劇后,感覺到一個風雅絕倫的大宋風韻、一個穿越千年的名畫《千里江山圖》、 一個一年八個月的創作、一個六分鐘的舞蹈超過150天的排練,將畫中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和充滿了韻律舞蹈的共同搬上舞臺,造就成史詩般的舞臺劇,它不僅傳遞給我們的只是瞬間凝結成的“美感”,更有跨越時空的藝術交融,一種耳目一新的審美愉悅,這里面有更多的“美”值得我們仔細體味:
開始真正審美《只此青綠》......
我們就要從創作者對《青綠》作品本身的藝術定位做研究,亞里士多德說藝術是研究現實與再現的關系;德國劇作家萊辛認為藝術是研究與欣賞者之間的關系;我們通過對《青綠》作品和總編導的周莉亞和韓真創造理念,她們更希望把《只此青綠》作為藝術自身的存在方式體現。追求藝術本來的再現和純粹的還原,采訪韓真時她說:“舞蹈者和觀眾有時候是不需要互動的?!?/p>
的確,一件純粹的藝術是不需要太多迎合的,迎合中的功利和實用主義往往會破壞審美的愉悅感?!吨淮饲嗑G》是媒介、審美統一體的藝術作品,相對獨立性的探知和創作過程中共性的尋求,對豐富創作者的心靈、開放欣賞者的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
所以,《只此青綠》之所以“出圈”,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對《千里江山圖》進行意境還原。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已經提供了相當成熟的藝術母本,其設色之精妙、構圖之磅礴、意蘊之豐厚,本身就是極大的審美享受?!吨淮饲嗑G》舞劇對圖畫意境幾乎進行了一比一再現,共享了圖畫的審美層次、詩劇和圖畫,成功地實現了這種藝術轉化,實現了氣脈和審美上的一以貫通。
我們將《青綠》舞劇作為獨立的時空綜合藝術作品,我們將如何“審美”?
一、擁有“審美理想”,才能更敏銳地發現、感受和認識《只此青綠》舞劇的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理想,也可以理解成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經驗,但每個人的審美理想受社會、階級、民族、教育、政治理想和道德信念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審美理想決定了我們對審美對象的選擇和判斷。在春晚上,身著青綠衣裙的“宋代”女子們翩翩起舞,最后融回《千里江山圖》中時,《只此青綠》作為審美對象突然出現,我們的審美理想如果能夠立即捕捉到它的"美",就能進入“審美”活動中來。否則,我們就會停留在比較淺的“美感”層面,沒法深入探索和思考,也不會形成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獨立評判,更不能實現“審美”對藝術本質探究的最大意義。
審美理想的豐滿,即審美經驗的豐富,會對《只此青綠》舞劇達成高度認同感和契合度,會使我們能夠更敏銳地發現、感受和認識舞劇中的美,就能激勵我們對《千里江山圖》意象還原表達的舞劇《只此青綠》有更深的“審美”判斷和表達,實現對藝術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統一。
二、建立“審美態度”,擺脫功利欲望,建立與《只此青綠》舞劇平等的精神交流關系。
審美態度是人類獨有的一種特殊精神狀態,也是確立審美活動開始的主觀標志,是指我們要擺脫了日常的功利和實用態度,“審美靜觀”地對《只此青綠》舞劇所產生的一種觀照、欣賞的態度,是我們的身心能否與審美對象建立審美關系并進入審美活動的關鍵。
審美態度是我們審美經驗的動態把握,沒有一種藝術的關照是靠感官來完全理解和表達的。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沒有“虛壹而靜”、“澄懷味象”的審美心胸是不能深刻理解《只此青綠》中散發出來的無論是外在的和內涵的美。審美態度是我們與舞劇建立起平等的精神交流關系,實現現實和虛擬之美的和諧統一。
三、借助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征,從《只此青綠》舞蹈藝術的四個審美層次,由點到面還原恣肆汪洋大宋風韻。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舞蹈藝術重要的一部分,古典舞并不是古代舞蹈,古典舞創立于20世紀五十年代,是可以與現代舞、芭蕾舞媲美的一種舞蹈種類,融合了戲曲、武術、雜技等中的動作和造型,它強調舞蹈動作與呼吸的配合,人物富有韻律感和造型感,具有東方剛柔并濟的美感。
虎年春晚上《只此青綠》是一段古典群舞展示,是在表達群山層巒疊嶂的概念,其中將《千里江山圖》中的“青綠”設色抽離出來,抽象成一位女性人物形象,“青綠”并非一個寫實的人物形象,是一段純寫意的片段。
1、解讀《只此青綠》舞劇的物質實在層,營造古典舞蹈之形象形態美的藝術效果。
何為舞蹈藝術的物質實在層?就是舞蹈藝術得以存在的媒介和載體。中國古典舞通過表演者在舞臺、服裝、道具、妝容、布景、燈光、音樂等物質實在中進行體現,營造表演者良好的舞蹈形象。
舞臺:我們看到的 《只此青綠》舞劇的表演有劇場版和春晚央視舞臺版,劇場里整個劇情是貫穿的,燈光、舞美會更加寫意,春晚舞臺是盛世歡歌的舞臺,燈光明亮,色彩艷麗,不同的舞臺劇場針對不同的觀賞者,營造不同的藝術氛圍。
服裝:《青綠》服裝造型設計強調宋代崇尚的清瘦感,手部的袖子疊搭在一起猶如山巒起伏,裙型是將襦纏繞至腰間,其層疊感也形成了山巒之勢,與古畫中的青山輝映。
色彩: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采用絹本設色,該畫因用石青石綠色的礦物質顏料繪成而得名,絢麗的青綠色調交織描繪著千里江山的錦繡恢宏。以這個傳統文化為切入點,“舞繪”《只此青綠》將展示中國傳統色彩之美, “青綠”色彩是《青綠》舞劇的審美亮點。
《千里江山圖》是以礦物顏料作畫,舞者的服裝是以植物染料染成,前者的“青綠”顏色是“石青、石綠”;后者的色彩是“深佛青、豆綠”。 服裝的青綠染色中使用了漸變,深淺有度,色彩自然,展現是層層筆繪,跌宕起伏,顏色明快。
領舞孟慶旸
宋朝“高椎髻”的發型
高髻:除了青綠色調,舞女們頭頂的那一頂頂高聳云際的發髻,也成為吸人眼球的亮麗景致。它們究竟叫什么?到了宋朝,有一種名為“高椎髻”的發型,看起來與青綠髻中的款式有些相像:高椎髻,就是將頭發全部攏結于頭頂,挽成單錐狀,聳立于頭頂。有網友稱之為青峰髻,以群女們高高的發髻,來寓意遠山疊翠中的層層山峰。
《只此青綠》演員這在化妝
妝容:古典舞的妝容對眼睛的渲染要求比較高,宋女多好下垂眉型,無論是北宋“故畫作遠山長”的深描細畫,還是南宋“出繭修眉淡薄妝”的淺掃倒暈,姿態不一,各有風情。畫下垂眉,一定要帶有彎彎的弧度,如遠山,如新月,濃淡相宜,才會自然好看。
宋代女子
有朋友問領舞孟慶旸的眉毛為什么是柳葉眉?從妝容上看,這樣的眉很有凌厲感和孤高感,與柔美感十足的造型組合在一起,起到了剛柔并濟的效果。孟慶旸眼妝采用的是橘色系,配上大紅色的唇妝,這樣的暖色調與服裝的“青綠”顯出整體色系的平衡感。尤其是眼部的妝容突出了眼神的深邃、嬌媚,從而增加古典舞的人物魅力。
背景音樂:背景音樂作為聽覺認知,對舞臺表現氛圍營造起到關鍵作用?!吨淮饲嗑G》背景音樂由古琴+弦樂+大鼓組合而成,既有中國五聲音階的鮮明特色,又有能被現代觀眾接受的流暢感。當王悠荻老師的古琴聲響起,樂舞的結合一瞬間升華,那種觸及靈魂的戰栗,仿佛讓人身臨其境,處在一個錯位時空中,與古人對話。音樂遠古、悠長、大氣,余音從遠及近,從古代到現代,琴瑟和鳴,空曠寧靜。
舞臺上,姑娘們仿佛穿越到北宋江山圖中一般,青綠長衣,美若仙霞,傲然挺立,隨著音樂時而端莊沉靜,時而鏗鏘有力,豪放吐納之間,盡顯古典舞蹈藝術形態之美。
2、解讀《只此青綠》舞劇的形式符號層,顯示中國古典舞蹈動作體態之美。
古典舞是以動作與體態作為基礎,通過身體的動作形成的符號,表現情感、主題,體現了古典舞柔和、律動、氣韻的審美意象,也體現了人物的運動之美。
“青綠”是從《千里江山圖》中抽象出來的一個意象,并非一個寫實的人物形象?!扒嗑G”與群舞的舞蹈動作無不體現重巒疊嶂之間,山石的氣象與變化?!扒嗑G”表演者孟慶旸有時速度比較快、力量比較強的腳步動作,給人陽剛、強大的審美意象,一些動作緩慢、篇幅比較小的動作,顯示含蓄、清凈的審美意象。其舞蹈抽象出的形式符號有:
“圓”指古典舞圓、曲、擰、傾的動作特點,“青綠”出場開篇的第一個造型,整個雙袖垂下來,像山的紋理,背部是圓的,是向內的,含蓄的,像山間的瀑布,舞蹈設計盡量去貼合一個宋代的人物的特征。演員以腰作為身體的中心,圍繞腰部進行畫圓和曲線運動,體現古典舞蹈動作的圓潤感和層次感。
“形”指舞者動作姿態的變化?!肚嗑G》演員舞蹈中的重心是比較低的,盡量貼近地面以各種劃圓動作的軌跡行動,這是《青綠》演員動作之間的銜接、變化形成的獨特造型。
“圓”與“形”兩者動靜結合,是古典舞的基本動作姿態和美學特征。體現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剛柔并濟的美感;
“點”是舞蹈表演的停頓或某一個造型?!扒嗑G”的望月的深情,還有孟慶旸“青綠腰”,腰部向后彎折與腿形成90度角,與地面平行,都是圍繞“點”的人物形象塑造,來隱約江山的旖旎和風姿。
“線”是舞蹈演員動作的連貫性,身體運動軌跡構成了“線”,從而讓古典舞呈現抑揚頓挫、快慢起伏的節奏變化。特別是舞蹈中,舞者三角站立,緩緩轉身,猶如群山鋪面而來,就是“線”及“面”形成的效果。
3、解讀《只此青綠》舞劇的意象世界層,體現古畫意境情態之美
《只此青綠》中演員們輕盈的體態風姿以及充滿了形式符號的隱喻激活了我們的想象,想象中被水墨淺淺淡淡的山川江河,恢弘燦爛的青綠,是一個900年前年僅18歲畫師王希孟眼中的天下風光?!肚Ю锝綀D》,讓我們回到北宋。千里江山圖的美,是附著在整一個朝代的情感上的,年輕的畫師毫不吝嗇地把北宋的富足與雅致細細展現在這一片風光里,我們幾乎能感受到宋人的生活情趣:山村野渡、竹籬茅舍,甚至是飲酒、吃茶、焚香、插花、掛畫,仿佛都在眼前。
北宋為中國審美巔峰。除了這個時代天縱之才如星辰閃耀之外,全民集體審美也是一個維度。
《千里江山圖》是堪稱我國古代傳統青綠山畫的經典之作。古畫傳統的意境之美離不開那個時代中國文人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
整個宋代畫論家都很重視山水畫意境的創造?!吧砑瓷酱ǘ ?,這是宋代郭熙提出的山水畫的命題,首先強調畫家要有“林泉之眼”面對自然山水作直接的審美觀照。王希孟正因為有一顆“林泉之心”的審美心胸,《千里江山圖》整幅畫重巒疊嶂,其遠山遠取其勢,近取其質。已經突破了魏晉時期“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傳統表現手法,將水面上舟船與水的比例調整適中,畫面人物明顯小于樹木山川,近處船只比遠處的大而清晰,符合基本的視覺心理審美習慣?!肚Ю锝綀D》在空間處理上堪稱經典,畫中各部分景物既可以相互獨立欣賞,又可以連貫起來形成連續不斷的畫面。其整體形成氣勢磅礴之感,畫面迂回而具有深邃的空間。
“青綠山水”又稱“金碧山水”,體現了君王對大好河山的熱愛和對江山千古傳承的追求?!吨淮饲嗑G》的“青綠”這個角色是純寫意的,就像《千里江山圖》一種青綠顏色的氣魄,演繹的時候需要打開想象力,王希孟作為宣和畫院典型的宮廷畫家,因而他的審美情趣深受當時政治的影響。青綠山水畫材昂貴,多用礦物顏料,多以石青、石綠渲染氣氛。畫面色彩透亮、鮮明,使連綿的山脈更加醒目,有一股穩重的氣勢,并通過色彩上的對比,展現水光天色、碧空萬里?!肚Ю锝綀D》迎合帝王的需求,分有行旅、觀景、雅集、勞作四個主題,這些主題都以現實生活為藍本,就像真實場景的再現,不加任何修飾,描繪得特別生動。畫作是北宋百姓的生活再現,表現出了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的理想生活狀態。
4、解讀《只此青綠》舞劇的意境超驗層,體現中國文化氣韻之美
《只此青綠》這出舞臺詩劇將《千里江山圖》畫中的滿目青綠“擬人化”,通過舞蹈演員自身的動作、服飾、道具、妝容展示人物情感和思想,達到以形傳神的作用的,通過全景群像與豐滿“青綠”個體,還原了大宋儒家文化浸染下的典型審美人格,重現大宋人文美學。
《只此青綠》的“青綠”在舞臺上表現出的“安靜感”和“疏離感”,帶有一分孤傲又清高,是在價值向度和主題闡發上,承襲大宋儒家傳統文化。追求一種平淡、雅致、和諧的藝術風格,更多的透射出宋代內在含蓄的時代藝術審美精神和文化內涵,富有強烈的時代特征——“文人氣質”,如文壇盟主的歐陽修,“蓄道德而能文章”,再如大文豪蘇軾,才情冠絕一時,心存理想與抱負,有志興利除弊……。宋代文人士大夫很多就是藝術家、不僅擅長詩詞歌賦,而且精通繪畫、音樂、書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認。審美和文化高度關聯,滋生出宋代的程朱理學,使得審美蘊含“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和“物以致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只此青綠》最后片段呈現出云山霧罩、人在畫中、畫外還有畫的驚艷畫面。舞者們姿勢各異地站立,最終融為了一片青綠色的山巒中。生動還原了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對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而言,一方面體現在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上,即民本思想的張揚。另一方面彰顯了以和為貴的精神。中國古代將“和”作為最高價值,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推動不同文化的融合共生。
整體來看,《只此青綠》力求在《千里江山圖》事實為基礎上挖掘宋代文化的亮點,以突出宋代人文氣質,帶領觀眾跨越古今,共同領略千年前的汴京風物。領舞孟慶旸說“這個舞蹈不再是女人的柔美,更多看到的是大氣磅礴的一種東西,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沉淀的一種歲月,一種大氣,也是代表我們文化自信的一面?!?nbsp;《只此青綠》我們也看見了中國人當代的文化自信,為傳統文化不斷去找到了全新的美學語態。
每個作品都有它最好的時代,《千里江山圖》迎來了它最好的時代,這是中華民族的生機勃發,百花齊放的時代,是尊敬傳統和文化自信的時代,是全民審美的時代。正因為這樣的一個美好時代,我們才能看見九百年前北宋青年才子王希孟,讀懂他 “心中若能容丘壑,筆下方能匯山河”內心的美好和抱負。
當《只此青綠》舞者們舞出山水相依之感,明月般存在的千年靈魂時,那帶有韻律的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縹緲瞬間將我們帶進美輪美奐《千里江山圖》的美好世界中,恍然間,又覺得人的生命在存在千百年的文物面前顯得如此短暫而渺小,在“精神”面前,有“生命周期”的文物又顯得微不足道。就像舞劇中始終存在的“青綠”一樣,千年的時間面前,畫前人匆匆流過,唯青綠與明月始終。
天下茶友網:楊健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本站原創”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亞太茶業網,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亞太茶業網”。
2、本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并非出于本網故意,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會加以更正,轉載文章信息未經亞太茶業網證實,僅供參考。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請撥打本網站線:400-668-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