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財經第一服務鏈
- 全站
- |
- 企業
- |
- 產品
發布時間:2022-09-21 17:34:18 來源:泓達堂 作者:泓達堂
不是每一片柑皮都叫新會陳皮,不是每一片新會陳皮都有五星級的待遇。
作為新會陳皮產業本土領軍品牌,泓達堂始終貫通全產業鏈的綜合布局,目前已形成了生態種植、標準生產、科學倉養、市場營銷等產業布局,力求真正做到“為新會陳皮提供五星級待遇”。
順子說茶·陳鏡順
國家一級評茶師,現任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曾獲2021創新中國茶「杰出創新人才獎」、2020中國匠人大會「十大創新匠人」、2016中國「茶文之光榮耀獎」。專注茶產業13年,每年出版一本茶文化圖書,榮獲中國最美圖書獎、紅點獎等62個文化大獎。
最近,【順子說茶】團隊就泓達堂完整產業鏈的布局解構與泓達堂總經理廖長亮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
Q:您可以大概分享一下是如何從種苗到倉儲一步步打造出這一與眾不同的產業鏈嗎?
廖長亮總經理:從2011年接觸新會陳皮產業開始,經過不斷總結與摸索,我認為在大健康產業持續發展升級的背景下,新會陳皮產業的未來是十分廣闊的。但這其中的每個環節對整個產業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從種苗來說,我覺得諸如新會茶枝柑等農產品的基因種苗是很關鍵的。因為在上世紀90年代,黃龍病的肆虐曾導致新會柑種植面積驟減,新會柑(陳皮)產業幾乎遭遇滅頂之災。
所以,我們在選育種苗的那一刻開始,便秉持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態度去做到無菌無病毒。我們合作社的其中一個副社長葉叔便負責這一重要的技術關卡,助力整個合作社良性發展。除此之外,新會本土大多數種植新會茶枝柑的柑農都在他的種植基地選用無菌種苗,助推整個新會陳皮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種植方面,由于我自己不是種植出身,因此聘用前新會縣果樹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林兆倫先生作為現任泓達堂的首席種植顧問。
林兆倫先生從1974年起便開始種植新會柑,從事新會柑種植四十六年,在退休后的二十余年里,他也一直堅持為新會陳皮產業服務,繼續為基地及合作社成員解疑答惑,解決種植問題,肩負有機種植使命,點樹成金。
在林兆倫先生的指導下,泓達堂從有機種植到無公害管理再到有機轉換,一路都走得比較順利。十一年來,泓達堂有機莊園一直堅持林兆倫先生的“兩手抓”工作,即一手抓“有”(有機種植),一手抓“無”(無公害管理),整體壞樹率不到3%,確保新會柑樹長勢良好的同時還保證穩產高產。因此,我覺得有機種植對整個新會陳皮產業的發展起到莫大的幫助。
再到生產環節,由于我本來是做工業出身,明白標準對于產業發展的重要性。近年來,我去到勐海的普洱茶廠以及福鼎白茶的一些企業參觀學習,發現他們的發展步伐很快,慢慢從傳統手工轉為現代設備,設立了一些行業標準。因此,從去年參觀學習回來之后,便決心在新會陳皮產業建立一條流程標準化的生產線。
畢竟我覺得無論是農產品還是工業品,標準化、規?;?、現代化都是促進產業發展的強勁動能。所以,在去年下半年生產旺季開始,我們就建立了第一條自動生產線。往年在依靠傳統手工制作時,由于產量太大一些工序無法及時跟上,便會導致果皮出現“燒邊”的現象。在使用標準化設備之后,從清洗到去除果肉到最后生曬的流程效果都非常好,科技賦能推動去年整體的產量與質量穩步提升。工業化思維的應用以及工業化設備的投入為新會陳皮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最后到了倉儲版塊,新會陳皮產業小鎮的第一期工程歷經兩年的不懈努力,應該可以說是小有成就,更提出了“給新會陳皮一個五星級的家”這一口號。
正所謂,一切都有規律,且規律是可以掌握的。因此我們不斷總結這十幾年來收藏普洱茶以及新會陳皮的經驗,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養皮”的概念,用養育孩子之心去養護新會陳皮,精益求精做好倉儲管理,細心呵護、用心守候每一塊新會陳皮。
在我看來,倉儲是沒有任何取巧的東西,一切都需遵循自然規律。我們按照這十幾年來積累的收藏經驗,以科學嚴謹的態度不斷進行優化新會陳皮的倉儲技術。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可以看到進行生態養護、自然陳化的新會陳皮的效果與質量是十分理想的。
從種苗、種植、生產再到倉儲陳化,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未來,泓達堂將會繼續以匠心之姿逐步完成全產業鏈的品質升級,以力爭上游、團隊協作的龍舟精神不斷優化技術、升級產品質量,真正做到“給新會陳皮一個五星級的家”。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本站原創”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亞太茶業網,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亞太茶業網”。
2、本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并非出于本網故意,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會加以更正,轉載文章信息未經亞太茶業網證實,僅供參考。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請撥打本網站線:400-668-3836